简 介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07年,是国内最早创建土木工程学科的院校之一。在百余年岁月中培养了曾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凌鸿勋、王之卓等知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张光斗、茅以升、黄万里、张维、周镜、冯叔瑜、孙钧、赵国藩、刘建航,以及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杨裕球等在土木、水利、结构、桥梁、岩土、地下、交通等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五十年代全国院校调整,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调整到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兄弟院校中。1983年,365bet官网首页恢复重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9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恢复重建至今,毕业生两千余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人居环境科学理念,面向未来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的创新性人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领军人才。获得注册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桥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等工作,并在行业中起到骨干乃至引领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于2007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12年通过复评。贯彻学校“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的培养宗旨。重视通识教育、文理兼顾,数学、物理、力学等工科基础科学理论扎实。以培养土木工程宽口径人才为目标构建专业基础平台,设有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道桥工程3个专业课程模块,主辅模块结合,使学生在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的同时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通过设计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施行学业导师制,注重个性培养,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业计划、职业规划、参加实践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4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岩土本构关系及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边坡及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土与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性能建筑材料、结构抗震减震与控制、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结构检测加固及评估、建筑经济管理与房地产经营开发等。
发展简史
1907年 交通大学创建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内最早的土木工程专业。后发展为土木工程学院,成为交通大学四大学院之一。
1950年 全国院校调整时,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被调整到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兄弟院校中。
1983年 365bet官网首页恢复重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隶属建筑与结构工程系。
1994年 更名为建筑工程专业,隶属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建筑工程系。
1999年 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系。
师资队伍
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教师共21人,其中教授(含1名院士)6名、副教授10名、讲师5名;实验技术人员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3人拥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多人曾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以及进修访问和从事合作科研工作,学缘结构合理。
周丰峻 马建勋 廖红建 杨政 孙清 许领
张之颖 董明海 杨丽 张立 张硕英 宋丽 侯健 李杭州 薛晓敏 李鹏
张玲玲 岳炎超 罗冬 白涌滔 魏欣
韩波 侯月琴